Friday, April 27, 2012

村里的火灾



昨晚一夜没睡好。
才刚入睡,就听见屋子后方的狗吠个不停,也不理会。接下来,就被老婆叫醒我说好像有事情发生。
打开窗户一看,不得了了,屋后隔两排的木屋正陷入火海中,火焰映得夜空通红。赶紧把家人全叫醒,各自把重要的物件收拾,搬到车子里准备逃命。家人收拾的当儿,我拿起家里的电话拨了999求救,电话很快接通,接线员问了状况后说帮我连线给消防部,尝试连线了三回,消防部的电话一直在忙碌状态,急死我了!第四次终于接通,并报告了状况。


重要文件,物品大约都上车了,叫家人都上车,准备逃难,把钥匙给了老婆,叫老婆带孩子们离开。而我跑到火场了解情况,现场有约十几人了,可是仅仅离火场还有10米就感觉火焰的炽热。同时火场中又传来阵阵的小爆炸声,建筑架构不时都出现坍塌的情况,大家似乎束手无策。由于离火场约50米的山坡下有口井,与其默默的等候消防队,不如尝试用井水救火。跑回家里提了两个桶,开始从井里打水往火场浇,跑了上下两回,感觉体力不胜负荷,而且距离身体能够忍耐的热度往火场冲水,水似乎无法到达火点。幸好这时感觉到很多人也开始加入打水救火的阵容,昏暗中发现妹妹和母亲也加入在灭火人群中。打水救火的工作也慢慢的系统化,打水的打水,输送的输送,灭火的灭火,好几位年轻小伙子更勇敢的到离火海更近的距离灭火。同时也有村民带了一些灭火器来灭火,据说这些灭火器都是附近商店里收集来的。


我想起了过去工厂里消防演习时的一些消防常识,只要有三个元素同时存在,火焰就无法消灭,1)氧气 2)媒介 3)足够的温度。 消防队的工作其实就是消灭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灭火器用来杜绝氧气;隔离法用来消除媒介;淋水主要是降温,而消防员往往都是从火场周遭开始淋水,后来才慢慢逼近火点,目的是降温同时隔离。


我也开始向离火场最近的建筑物泼水,可能有人觉得我疯了。在大家齐心合力,水源供应源源不绝时,火焰并没有扩散开来,可是一直有人在喊:“小心,水里有电!” ,大家战战兢兢的。这时,听见消防车抵达,大家松了一口气。 两部消防车在15 分钟里头就把火扑灭,消防车里的水也被灌干了。这一场火灾终于到了一个段落。我对消防部的反应十分满意,因为消防局离我们村子有30分钟的路程,可是他们也在30分钟里头抵达,也就是说,他们都在准备状态!


回到家里,凌晨三点多了,手机响起,对方问起是否拨了警急电话,我告知他消防队已经抵达。可是我非常纳闷,我是用家里的有线电话拨打求救电话,有关当局又如何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呢?


回到房里,换了衣服却辗转难眠!一直到快6点才昏昏入睡。
第二天一早起来后,听见村民在议论纷纷,在认领各自家里的水桶。我就提起相机想拍下这有趣的一面,还到灾区拍了几张相片。


后来听见四岁的女儿跟她妈妈说她昨晚忘了带她的零钱离开。
我问她怕吗?
她说:“不怕,因为我是妹妹!”


2012年4月27日



Thursday, April 26, 2012

思念人之屋


住在窗台前的薄荷草;
它在醒来时就迎着光;
如果会说话,
我想它会说:“啊!这样的天气只能思念人。。。!”
                                             
                                                                                                            - 陈升


Tuesday, April 24, 2012

芋头篇



        乘着车子到父亲刚种下的油棕园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
在欲到达父亲的园地前会经过一小段的芋头园。经过时,常常都会看见一对马来老夫妇在园里干活。这一小段芋头园总是很吸引我。成片的腐质土,又黑又松,恨不得吃上几口。而芋头科这类植物不管从任何角度看上去都觉得很美。很多公寓,洋楼都会种上几棵野芋,整个感觉就绿了起来。


在园芭里也一样,如果种了几棵的芋,整个菜园的感觉就浮现出来。所以就昨天,我决定也要在我的小小菜园里种几棵芋。
结果就停下车问问老农夫有没有芋苗好卖的? 
他说有的,一棵卖马币30仙,问我要几棵?
我说我是种着玩的,给我十棵好吗?
他说,十棵?那你在路边自己拔就是了,免费。
我说不行的,这是靠劳动的,递了马币三元给他,他说他会把芋苗准备好摆在路旁,我办完事从园里 出来时叫我自己拿。


几个小时后,回程又经过芋园时,老农夫还在园里。我停下了车,他赶紧把装在袋子里的芋苗给我,并告诉我他多给了我几棵。


回到家里打开一看,数一数,足足有二十八棵。
这芋苗呀,还繁殖的挺快的,增长了一倍多。
这老农夫也太有农人本色了吧?
农人绝对不跟人斤斤计较,可是像我这样的人就高兴啦!买一送1.8,高兴得不得了!
我敢打赌如果回去问问老农夫,袋子里装了几棵,老农夫绝对答不上来。


你信吗?



Saturday, April 21, 2012

木屋~敲敲打打


小木屋慢慢的成形了,

只要 Tukang (木匠)有来开工,就会很兴奋的看见木条,木板一片一片的添加上去,好像玩 LEGO 一般,样子慢慢的呈现出来。


我跟 Tukang 说:“中间这面墙你留空,这就不止是个落地窗,而是整个落地墙,一眼望出去绿油油的,很养眼,我再添加个竹帘来遮掩就很好看了。”


Tukang 却说:“怕小孩会掉下去,那就建这么高的围墙吧!”

建筑中的落地墙? 

后来,落地墙就变成半个落地窗了。

Monday, April 16, 2012

旧窗



老街的残墙旧窗总是很吸引人,
窗里窗外,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
岁月悠悠,可它从来就不寂寞,

看那窗上鲜艳的碎花百家布。。。

Sunday, April 15, 2012

巨人

又见巨人!


我开始称呼他巨人才是这个月的事。
在我心目中,他绝对是巨人。
他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个老人,九十几岁的老人。
和其它村里住户一般,老人的孩子长大后都往外讨生活,家里就只剩两老。可是,老人一点都不孤单,每天还是像年轻人般,骑着电单车到园丘里走走,探班。有时,会见到老人用电单车载着老伴往诊所去,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180几岁,看了百感交集。


周末的早晨,有时我会带孩子到附近的摊子吃 Roti Canai,常常都遇见老人也来享受早餐,并跟街坊们谈天说地,无所不谈。和往常一样,几乎每一次,老人都会对我说:“哇!你长这么大了啊!” 我都三十几快四十了,听了感觉怪怪的。当然啦,店里每一个人,那个不是您看着长大的。


两年前,巨人从电单车上重重的摔了一跤,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从医院回到家里休养后不久,又见他在街上骑着单车,又见他往咖啡店里钻。上个月,老人投诉说他排尿困难,结果,到医院动了一个手术,上个礼拜,又再见老人骑着机车往园丘的方向奔驰。


从此以后,我称他为巨人。
一个生命战士!

Friday, April 13, 2012

小小创意


昨天下班回到家里。
女儿告诉我她有新的 I-Phone了。
她说这个新的 I-Phone 里头还有很多 Games。
只要打开这些 Folder,里头就能玩好多 Games。
我试着打开其中一个,果然里头有一些不知名的游戏,蛮新奇的。


上个礼拜,她给我看了她的 I-Pad,还示范更换背景给我看。
只可惜我问她 那个I-Pad 呢?她说 I-Pad 不见了。
这小瓜,满脑子怪主意,整天都没闲着!

Sunday, April 8, 2012

下午茶时光

今天下午的一场大雨,破坏了本来的计划。
原本今天,九岁的大女儿要请我喝下午茶。
在上个周日下午茶时光,她就讲好不如下个礼拜由她请客。
我们当然同意。


今天吃完午餐后,见她开始在数零钱,准备请客。
以她每天一元的零用钱来算,除了她在学校用掉的,她带了约有一个月的储蓄。
看来这女儿算守信用,慷慨,同时有储蓄的习惯,而且愿意和别人分享。


前些时候,女儿就跟她母亲透露,
她说,她发觉往往大家在享受,快活的时候,爸爸都要花钱。
心里在想,如果是因为这样,女儿自愿分担,
那。。。心里暖呼呼的!

Saturday, April 7, 2012

小木屋

图片源自:facebook "Renk Katanlar" 
园里的小木屋开始动工了。可是进度十分缓慢,原因是建筑师一日打鱼,十日晒网。


想要建所像样的木屋,原本只是想榴莲季节时有个屈身之所,不想捡别人捡剩的榴莲。


后来,想要建更完善点的木屋,那么一来榴莲季节时可以邀亲朋戚友们小住几天,并品尝无农药,无化肥的榴莲和园里所种的蔬菜,水果。


再后来,想建不止完善还要有特色,有艺术气息的小木屋。到时有谁想过简单,少欲知足,自耕族似田园生活的亲戚朋友们可以住进来。


想着,想着。。。


到时,榴莲季节,天还没亮我就从亮着小黄灯的小木屋里钻出来,提着手电筒,扎着寒衣到园里捡榴莲,榴莲捡快完了的时候,小屋里传出阵阵咖啡香,还有烤面包香。。。
这时,天色渐亮,赶紧把捡回来的榴莲清理 干净并分类。一却弄好后,早餐也准备好了,天也亮了,一群群的小鸟也渐渐的出来活动了,沾满露水的小黄花慢慢的绽开来。



这时,早餐时间到,坐下来静静的品尝了丰盛的早餐后,正式掀开了一天的生活。。。

Tuesday, April 3, 2012

Redang Island Turtle Sanctuary


意外的见到昔日“老友”的箸作,格外兴奋。
更可喜的是两位作者是跨越不同年代的学者,这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具代表性。


Juanita Joseph 是和我同年龄的海洋学家,十五年前,我们都在同一个屋檐下上课。
Liew Hock Chark 是我们当时的老师,他当时教导的其中一个科目“热带珊瑚礁” 是大家热爱的科目之一。原因不外是可以常常到热浪岛免费潜水。有时我们一出海就好几天,晚上就在附近的彼栋岛 (Pulau Bidor) 过夜。所以当时讲师和学生们都混得很熟。


记得有一段日子在讲堂里,上Mr Liew 的课时,讲师一踏进讲堂,大家都像小学生般,起立,行礼 :“Good Morning Mr Liew!”。讲师生日时,我们大家都在讲堂里大唱生日歌。。。


回想起那些年。。。,那些东海岸生活的日子,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好像就只是一晃间,十五年就这样过去了。
再一晃,我们就白发苍苍了。
想起来,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