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6

邦咯岛~渔人天堂



2016年12月16日,第一次到访邦咯岛。虽然是第一次到访,却打从心里就对这马来半岛西海岸的小岛充满好感。或许是除了旅游业,邦咯岛上的居民很多还是从事渔业等相关行业,岛民还是按自己的生活节奏过生活,这让我们这些游客更能贴近岛民的生活脉搏,更了解这座岛屿。固然,我们的出现却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作息,可是岛民依然亲切,好客,食物,商品,服务也不因为是旅游区而坐地起价,这点有别于其他著名旅游岛屿,让人为这岛屿加分。


就像一般的炒果条,干捞面,RM4 应该不算过份吧?虽然是旅游区,但售价和我们家乡麻坡没有太大的差别,不会因为顾客是旅人而故意抬高售价。同时,由于是海岛,售卖的干捞面还附上鱼票,感觉上还有些超值。


近年来,咖啡文化到处盛行,一直以来对麻坡咖啡都引以为傲,不过在这里,发现邦咯岛的咖啡也非常特出。店家还特别介绍他们店里的著名冰咖啡“四大天王”,咖啡,添加鲜奶,椰糖和茶,风味独特,别具一格。


我觉得岛民特别亲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某个早晨,我们一家在附近小集市逛逛,物色早餐。发现其中一家小店的食物还不错,座无虚席。店家觉察到我们后还大方的邀请我们到他们的私家饭桌用餐。这种情况,在讲究隐私的都会,绝不可能发生。而有机会在靠海的渔家饭桌用餐,一边欣赏海景,看那渔船悠悠的在海面划下长长的直线,那种悠闲,惬意,还真过瘾。 


结束了白天的喧闹,海岛的夜,显得格外宁静。离开了平时忙碌的生活,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的时光变成非常的可贵。突然空闲起来,心与心的距离也变得特别靠近,真享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节奏。

其实,悠闲的只是游客,渔人家都是跟时间赛跑的一群。除了摸黑出海打鱼,渔船回来的事前准备,渔船回来后的善后,都不能怠慢,一定要确保鱼获在最新鲜的状况下送抵顾客手上,一切细节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当然,岛上也有不少渔人从事渔业加工,江鱼仔,沙爹鱼就是邦咯岛上的名产。可惜,就如其他很多传统行业一样,年轻人都不爱从事。很多耗力,耗时的前线作业都由外籍劳工代劳,本地老板都在幕后操作。



编制渔网,修补渔网,制造渔船,维修渔船都算是海岛上特有的行业。一艘渔船的建造费时半年到一年,售价一百几十万,取决于渔船大小。一面渔网售价一万几千元,很多都已经以机械代替手工编制。 当然,机械制造的渔网规格就不如手工来得灵活,万变。这些岛上的特有行业让邦咯岛更具特色,诚心希望这些行业能生生不息,继续延传下去。



渔家说,渔船就快靠岸,他们在为鱼获贮备冰沙。一大块像咖啡桌子般大的冰块被输送带送入刨冰机,刨出来的冰沙装入鱼箱待用。




看见满载而归的渔船靠岸,卸下辛劳换来的成果,船上的渔夫,岸上的渔人,心里都充满喜悦。这个时刻,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把鱼获分类,冷冻起来,送到客户手上。旁观的我们,似乎也感染了一丝丝的快乐。

因为,你快乐;所以我也快乐。。。:)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6

老瓮




也不知道为什么家里大大小小的瓮实在很多。更奇怪的是这些瓮多年来一直都是闲着。或许瓮这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应用价值,唯一被我们利用的是它的观赏价值。

可是,在我们祖父,祖母那个年代,瓮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从最基本的储水,藏米,酿酒,腌制咸蛋,咸菜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瓮,缺一不可。而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瓮犹如杂物,有时还挺担心一个不小心会滋养蚊虫。说实在,如果我们这个年代已经进步到不懂得应用这些瓮,好歹也应该把它们清理干净,摆着鉴赏吧!

前几天,从杂物中挑了一个自己觉得很有美感的小瓮清理干净,想拿来当摆设。喜欢这个小瓮主要在于它的形状和色泽,配搭着一个小小的陶盖。虽然是陶盖,小盖上却有用来栓紧的条文,非常特别。把小瓮清洗干净后却发现小瓮失去了之前的美。感觉上这瓮还是泛黄及灰头灰脸的时候比较美。

在悠悠岁月中,有些东西是要留下痕迹才能体现它的美。犹如老人布满皱纹的脸,是一种美。老人家的脸如果没有皱纹,不止不美,还真有点怪!











Saturday, December 10, 2016

野草篇


草本栽培,草木共生,这一类用词开始在坊间耳熟能详起来。
田园里的野草对很多农人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一般惯性农人来说,野草简直就是敌人。可是,当生态科学和自然农耕逐渐被重视时,草本栽培,草木共生,开始被一些农人接受起来。

何谓草本栽培,草木共生?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田园里的野草没有压抑本身栽种的作物生长 ,农人可以对这些野草置之不理。一些专家更是相信,田园里的野草所带来的好处更胜于坏处。野草覆盖田园的好处有:增加泥土里的有机质,保水,控温,防止表土流失,平衡田园里的生态等好处。咋听之下,对农人来说,这真是天大好消息,农夫跟野草简直就是化敌为友。可是,现今农人,实践草本栽培,草木共生的还是非常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农人却步呢?

8年前,我开始任由果园里的野草丛生,8年下来,割草的次数逐渐减少。 今年,果园只割了两次草,割草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工作。8年的观察,我发现野草丝毫没有对果树造成不良影响。旱季,这些野草反而明显的促进保湿和控温的作用。8年后,野草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一些豆科植物甚至自己繁殖起来,相信这是大自然弥补土地中氮肥的其中一个方法。


 今年,我在香蕉园也尝试草本栽培。香蕉园里没有任何灌溉设备,因此我希望杂草的覆盖能够帮助土壤的保湿。十个月过去,杂草腰间高。十个月来,我只把攀上香蕉树上的草藤割下。在自然生态下,有时会觉得这些杂草的长势有点猖獗,有点咄咄逼人。



直到有一天,我在考虑是否该清理围绕着香蕉树旁的杂草。 当我开始动手开始清理时,我改变了主意, 因为当我把杂草掀开时,杂草底下布满香蕉的根系。 我知道如果我把杂草给清理干净,这只会对香蕉树造成伤害。这些根系的发达,不也意味着香蕉树长得很好吗? 我更无法想像一般惯行农夫如果使用除草剂来管理杂草,这些除草剂一定会对香蕉树的根系造成很大的伤害。亦或者一般长期使用除草剂的土壤,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根系。

还在视杂草为敌人的农友们,不妨尝试打破这一个桎梏,化敌为友,你将会有预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