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8, 2025

坤玉王榴莲

 

园里的坤玉榴莲树

1996年,我进入位于沙登的农业大学深造。我在大学的育苗场购买了各种各样的榴莲苗, 让爸爸栽种。 当时我对榴莲品种也不熟悉,完全是根据手册上美图来决定所购买的榴莲品种。

后来才知道,所购买的榴莲苗中,D2占了非常高的比例,想起来还真遗憾!  幸好,父亲的朋友把其中一些榴莲苗嫁接成其他著名的榴莲品种,其中7棵嫁接了坤玉王。坤玉王是什么品种,当时闻所未闻,尤其是南马一带的朋友,可是父亲的朋友就是极力推荐。

在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猫山王就是坤玉王。坤玉王(Raja Kunyit) 在1993年向农业部官方注册为D197,直至被注册的那个时候,人们还是把这个榴莲品种称为坤玉王,猫山王这名词在那个时候都还不曾出现。 往后的各种因素, 人们才开始把D197榴莲改称为猫山王(Musang King), 坤玉王这称号逐渐被冷落。 即便坤玉王至今依然还是官方称号, 普罗大众还是喜欢把D197称为猫山王。

对我来说,坤玉王和猫山王是有区别的,时代上的区别。或许可以拿公元2000年为分水岭,2000年以前种植的D197称为坤玉王,而2000年后种植的才称之为猫山王,这样才算合乎情理。也因此,被称为坤玉王的榴莲,树龄至少都超过25年的岁月,属于猫山王的前辈。

君不见Nokia 手机易名HMD后,旧手机依然还是称为Nokia 手机,不会有人拿着Nokia手机说这是HMD,这样不止合情,也非常合理。


Sunday, March 16, 2025

明吉摩(Bukit Mor)老榴莲

 

明吉摩老冢的老榴莲树

从Abdullah Munsyi (1796 -1854) 的著作《Hikayat Abdullah》书中我们知晓Padang (早期对麻坡巴东一带的称呼) 早期就盛产榴莲,且家喻户晓。

后来,Abdul Shukhor Ismail 的著作《Sejarah Ringkas Muar》书中提到,1910年穿行在巴东和麻坡之间的铁路把大量农产品往外输送。当中有来自巴东,明吉摩一带所盛产的榴莲。 随着铁路所带来的便利,每逢榴莲季节,也有不少新加坡富裕人家会专程到巴东,明吉摩旅游和吃榴莲。

时至今日,明吉摩依然是麻坡传统的榴莲生产区。除了近代榴莲种植潮下衍生的榴莲产业, 依然有不少高耸的老榴莲树散布在明吉摩的各个角落。 往返明吉摩的道路两旁就能看见不少由前人辛勤耕种,并保留下来的老榴莲树。

19世纪60年代,华裔矿工开始被引入明吉摩以开采当地丰富的锡矿。当时,随着矿工的数量逐渐增多,华裔社区开始在明吉摩逐渐形成。在矿工的精神寄托需求下,1872年明吉摩仙师宫正式成立,据说明吉摩仙师宫是麻坡最早的庙宇,也是锡矿业者供奉的特殊庙宇。而仙师宫的比邻就是最早期明吉摩先贤们长眠于此的墓地,福建公冢和广东公冢,而当地人民间合称之为老冢。这里主要是安葬二战前先贤们的早期墓地。

如今,若走入老冢,墓与墓之间依然竖立着不少苍天老榴莲树。散布在山头凌乱无章的古墓与老树更凸显出时间长河在明吉摩悠悠流过的痕迹。 尽管这些榴莲树的确切年龄已经无法考察,从外观上看,这些榴莲树的树龄肯定不小。 墓地以外,类似这样的老榴莲树在明吉摩其他一些区域也还是能够见到。 

众所周知,老酒特别香甜,老榴莲树所产出的榴莲也更具风味, 是爱吃榴莲的老饕们不容错过的精品。 爱吃榴莲的朋友们, 老树榴莲不能错过,而明吉摩的老树榴莲更不要错过。






Sunday, February 23, 2025

地表龟裂

三个星期没有下雨了,果园的地表开始呈现龟裂状况。其实,这个现象是大自然对土壤的自我调节。 适量的地表龟裂有利于土壤结构, 对果树生长也有着辅助的作用。 

君有所不知,土壤也需要有充足的空气。 土壤中的生物需要空气来生存,同时植物的根系也需要氧气来呼吸。事实上, 植物的根系对空气的依赖甚至还超越了根系对水分的依赖, 这个现象在榴莲树上就更显然而见。

种榴莲的农友都知道榴莲树最怕积水,榴莲树的根系一旦积水,榴莲树不止生长停顿,而且百病丛生。 如果榴莲果树淹水, 只要三几天的时间就足以致命。 其实,榴莲树并非是被水淹死,而是榴莲树的根系浸泡在水中窒息而死。

唯有透气的土壤,榴莲树才会长得好。也因此,近年来许多榴莲种植者都会建立土丘来种植榴莲,其目地无非就是让榴莲树的根系在更透气的环境中生长。

旱季,如果果园断水了一段日子,地表就会开始出现轻微的龟裂痕。 大雨一来,雨水就会顺着裂痕流到土壤的更深处, 这样的情况除了能够预防土壤的断层, 雨水也把大量的新鲜空气带到土壤中。 换言之, 间隔的干旱和大雨, 仿佛就像把土壤翻了一小翻, 地表的龟裂就是“翻土”的最大的功臣,  毕竟要对果树进行人工翻土简直是天方夜谭。 

间接的干旱和大雨就是大自然对果树最好的安排。旱季长根,雨季长叶,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


Wednesday, February 5, 2025

休果年



 一般上大多数果树的生长周期都以一年, 春夏秋冬为一个周期。就算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果树也间接的跟随着这大自然的规律运作,榴莲树亦然。

尽管热带常年如夏,榴莲树的生长和结果周期也会跟随着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而做出反应。马来西亚固然没有四季之分,然而一年当中还是有一个明显的旱季及一个微旱季。 这两个旱季主导了榴莲的生产季节。 通常六月是榴莲成熟的大季节,而12月是榴莲成熟的小季节。 一旦旱季延后了, 榴莲开花,成熟的季节也跟着推迟。

结果期结束后,基本上果树就完成了它一年的使命,结束了一个生长周期。果树也进入了修养期以恢复开花结果所消耗的储蓄, 毕竟果树为了传宗接代耗尽了一年所储备的能量。来年,如果果树觉得自己能量不足,果树或许会选择进入休果年,为自己请一年产假,这个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隔年结果。

那么榴莲树有没有休果年呢?当然有。 如果榴莲树在完全自然条件下也会出现休果年现象。这现象很明显的出现在红虾榴莲(D175) 。它会不时的为自己请假,红虾榴莲并不会每一年都丰收。 所以对要求年年高产量的果农来说,这行为并不受榴莲果农欢迎。可是偏偏红虾榴莲这样固执的自我保护行为,让它和其他榴莲树比起来能长得格外茂盛。

其实,猫山王(D197) 也会有休果年的现象, 可是在现代化耕种下, 这种现象并不明显。 在追求产量的时代,果树已经不被准许请假。养分不足,农夫能大量提供。没开花,农夫也会想尽办法通过各种人造因素来促进果树开花。 总之,休假就休想。。。

结果,很多果树都来不及达到真正的壮年就一命呜呼, 死因不详。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多功能衰竭并发症。

其实,解决办法也不难,也不贵。就是:休假! 

古人云,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一点都没错!










Friday, January 10, 2025

金凤变了

 


我都非常懊恼了。。。

话说六年前跟经营育苗场的朋友讨了一根金凤榴莲枝条到果园嫁接。 在果园里,要求嫁接师傅为我嫁接了三棵金凤榴莲。

今年六月的榴莲季节,其中一棵金凤结满果。 可是所结的榴莲却不像金凤榴莲,收购商说是属于甘榜榴莲。花了六年的时间, 结果空欢喜一场,我都懊恼死了。准备了锯子,打算重新嫁接,却又下不了手。。。

下不了手的主要原因是这榴莲也不是一无是处。

它的叶子长得像金凤却不结金凤果。但结果率毫不逊于金凤。

它的果肉色泽跟味道还真有点像金凤,可是第一次结果,味道应该还不稳定,不算数。

它的种子比金凤大, 这点确实非常遗憾。

一般金凤榴莲都小于1公斤,它所结的果实大多数都大于1公斤。尽管果实大,  果壳还挺轻的。果肉和果壳的比例还算高,38:62。

一般金凤都比较容易开屁股,它却非常耐放。


两天没到果园, 今早捡了一粒初次结果的“假金凤”。 从果蒂的状况看来应该掉在树下最少两天了。可是果肉的品质还是很可以哦。。。还皱巴巴的!

从种种情况看来,这榴莲除了种子大,其他的也不见得输给金凤。 


砍或不砍,我都不懂了。。。


Friday, December 6, 2024

榴莲树上的绳索


利用绳索来支撑榴莲树似乎已经变成了标准作业。尽管如此,我对向榴莲树五花大绑这件事始终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对那些还在快速生长阶段的榴莲树。

若从自然法则来看,树木本身的结构理当能够承受自身的重量与负担。并没有需要借用外在的辅助以提供支撑的必要。一旦风起时,树木的结构和摆动的姿态也能有效的化解风力。树木在地球上生存的历史比人类还要悠久多了,没有应变能力,树木不可能生存至今。所以,当树木感觉自己的结构不受力的当儿,它会让自己的结构做出改变,徒生一些反应材在所需的位置以提升自身的结构及抗压能力。当然,在刮起能力范围以外的大风时,还是会有一些枝干会做出牺牲。

如果在成长阶段的榴莲树就需要绳索支撑,这就意味着树本身的结构承受不住它的生长。换句话说,就是树叶的过度生长超出了树枝所能承担的重量。这个时候,农夫会做出怎样的应对呢?选择减缓树叶的生长?亦或利用绳索来辅助支撑榴莲树?绝大部分的榴莲种植者都会选择后者。可是诸有所不知,顺应自然一般能事半功倍;反自然而行就比较吃力。

为榴莲树索上支撑绳索,成长中的榴莲树就没感受到那一个部位需要做出反应,一段日子后一旦绳索被解开,枝干的抗压能力反而更弱了,农夫必须为果树更换绳索以便继续为其提供支撑。这不仅增添了农场里干不完的活,也增加了非常多的种植成本。

风起时,果树的摆动也受制被捆绑的绳索,风的着力点都从小枝干转移到树的主干。一旦挂起大风,大大的提高了果树被折腰,甚至整棵树被刮倒的风险。

也因此,该不该为果树提供绳索支撑,十分考智慧。适当的支撑或许是顺水推舟,过度的辅助反而弄巧成拙!








Saturday, November 2, 2024

榴莲树的病诊

 对榴莲树进行精准诊断并不容易。原因是榴莲树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跟天气,土壤,周遭的环境,肥料的使用,甚至跟农夫对榴莲树的操作都有密切的关系。

当诊断准确,一旦榴莲树出现状况,才能够在很快的时间内理出解决方案,并药到病除。也因此,我常常都对那些农业顾问单凭一张照片就看出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而感到十分敬佩。

如果农业顾问给出的方案是:“每两个星期喷洒一次虫药,每两个星期也喷洒一次菌药。同时,不要一直重复使用同款的虫药和菌药。在每一次的喷洒时都必须混合了好几种虫药或菌药。。。” 基本上这些顾问都在忽悠你,这样的方案,谁都能成为顾问。没有精准的诊断,很多资源都浪费在没有必要的药物,人力资源和时间上。

药物,始终是药物,药物并不是用来预防疾病的。可是在症状还没出现就用药物来预防的农夫比比皆是。这样的操作让很多虫害,病菌在平常就具备了抗药性,当真正病毒爆发时,不管使用什么药物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