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 2025

战前老街的命运

 

2025年10月10日,在怡保老区过了一夜。 

夜晚在老街闲逛时, 女儿突然说这里很像麻坡。 

我告诉她, 据说全马最多战前旧店屋的首属槟城乔治市, 第二多的就是怡保市, 而麻坡市中心则排名第三。 如果你说怡保老区很像麻坡, 一点也不奇怪。 走在大街上, 身旁围绕着两排二战前同样风格的双层老店屋, 感觉就是那么的相似, 那么的熟悉。

怡保和麻坡的老区何止是视觉上相似, 就连命运也有点雷同。 基于各种原因, 老区都逐渐没落, 很多老店被空置着, 出租和出售的通告比比皆是。 老区,老街, 老店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传统上, 老街都是华裔先辈们经营各种传统买卖, 养家糊口的地方。 一旦旧店家没有人愿意接班, 决定结束营业后, 老店就顿时处于空置的状况。 与其让它废弃, 出租和出售成为最后的选择。 而新一代的年轻人都倾向于把生意设置于崭新的商业区, 甚至在更集中的商业大楼里。这让老区的光芒逐渐暗淡下来。

令人意外的是, 一些新生代的友族同胞开始踏入老街。 为了鼓励小民经商, 市政厅也为老街区提供一些基本设施, 让小贩们可以在夜晚摆起摊子做买卖。 一些老区的后巷也开始修饰, 不同的设计与壁画, 形成了另一种后巷文化。 这无形中也为老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元素。 友族同袍在老区的角色也逐渐从旁观者演变成参与者和消费者。


怡保老区的Gerbang Malam,感觉就像是麻坡市区的 Maharani Uptown。



乍看之下, Gerbang Malam 附近的一些战前老店,店内的经营者, 员工,顾客都以友族同胞为主。 如果没有这些友族同胞的参与, 老区的命运将会如何? 谁也说不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